?
0532-83818797 / 83625819 / 83623059 sales@tlwb.com.cn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南京路377號青島生物科技創新園1212室 Mon-Sat 8:00-17:30
當前位置:首頁>騰龍新聞>發現的配方:器之重

發現的配方:器之重

更新時間:2021-10-12 09:33:18


一個關鍵性的理論可以創造一個新的學科。因此我們常常會強調“理論創新”的重要性,也就是練“氣”。但要做出原創性的工作,不僅要會運“氣”,還要會運“器”。

1964年,兩位美國無線電工程師Arno Penzias和Robert Wilson在試圖改善地球無線電通信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一發現排除了當時關于宇宙起源的許多模型,并導致了大爆炸起源模型的主導地位。由于這一發現,這兩位無線電工程師獲得了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我看來,這一發現的核心是兩位科學家在儀器操作上的技巧和信心。他們知道“噪音”水平應該是多少,他們確信有一種微弱的各相一致的背景噪音。如果他們只是將這“噪音”視為隨機儀器噪音,他們就不會做出這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現。 

這樣的憑借技術而獲得劃時代發現的例子很多。舉個同位素領域的。1960年代人們就想測量鉑族元素的同位素組成。但是,鉑族元素很難被電離。有些研究組就放棄了,有些還在嘗試各種電離辦法。Jerry Wasserburg在他的回憶中提到,一次他請的一個負離子專家在做報告時提及他曾見過含Os的負離子。然后,他組里的Rob Creaser 第二天就著手尋找Os的負離子。兩個月內,他們找到了巨大的負離子束。

“All you had to do was to take any old mass spectrometer, reverse the high voltage and the magnet field, put the element in the right paste, and then measure until the cows came home” (Wasserburg, 2003).

也就是說,質譜儀的電磁極一反轉,整一個新的金屬同位素領域就被開創了。那為什么別的組做不到,而他們能做到呢?歸根結底還是對測量工具的里里外外的全面了解。 

多讀書很重要,但唯有讀書不會“器”是跛腳的。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


青島騰龍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您身邊的實驗室專家

?
Copyright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青島騰龍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魯公網安備 37020302371618 魯ICP備13025756號-1